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1, Issue 5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2005年第5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699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在老虎间传播

作者:Roongroje T, Alongkorn A, Rachod T, Sudarat D, 等

在泰国第二次H5N1禽流感病毒暴发期间,该病毒可能在虎园中的老虎间发生水平传播。序列测定和种系进化分析显示,从老虎中分离到的病毒和2004年1月份分离的第一株病毒之间没有差别。该发现对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流行病学和病原学产生了影响。

2004年1月中旬,泰国报告一起在家禽和其他鸟类中暴发的动物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 H5N1株)流行。素攀武里一家动物园中的两只老虎(Panthera tigris)和两只豹子(P. pardus)因发生高烧和呼吸系统衰竭后死亡。随后证实其病因是由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这些动物用死鸡来喂养,而这些鸡可能被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泰国斯里拉查省春武里的一家虎园从2004年10月11日起受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影响。

图1 H5N1病毒感染虎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证据

A) 轻度多病灶非化脓性脑炎B)细胞核及胞浆被染成棕色的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P702 比利时在走私入境的泰国海鸥中发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作者:Steven V.B, Isabelle T, Germaine H, Bénédicte L, 等

在通过空运从泰国走私到欧洲的凤头鹰鵰中,分离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进行了鉴定。在密切接触者及禽类中筛查中没有发现该病毒的播散。非法的鸟类的输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威胁。

2003-2004年,A/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亚洲8个国家引起流行。不仅是鸟类,许多哺乳动物也受到影响。到2005 年2月,已经证实了55例由病毒的直接传播造成的病例,其中42例死亡(来源于http://www.who.int/csr/disease /avian_influenza/country/en/)。

图1在布鲁塞尔国际机场,从一名泰国旅客的行李中没收到的凤头鹰鵰。除了头部可以活动外,这些海鸥被棉布条捆绑着塞进约60厘米深,一端开口的柳条筐中。图片由海关缉毒署官员Paul Meuleneire惠赠。

图2.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crested eagle/Belgium/2004(斜粗体字)的,包含裂解位点在内血凝素基因654bp片段通过排列,采用邻位相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树根为A /turkey/England/50-92/1991)。Bootstrap值大于50(1000次重复)时显示,该病毒和2004年泰国和越南的属于 Z族(Li等)的分离株相近。

P719 澳大利亚男子旅行中感染狂犬病

作者:Robert K, Zoltán B, Sandra R.-F., Angelika L, 等

一名澳大利亚男子在摩洛哥的Agadir旅行时,被狗咬伤后发展成狂犬病。逆转录PCR反应和免疫组化实验证实了该诊断。其女友被同一只狗咬伤,但并未发病。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进行性、致死性的脑、心肌炎疾病,可通过疫苗预防。狂犬病感染者几乎都是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啮咬获得感染,该病在许多 亚非国家依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狂犬病疫源地,旅行者在户外广泛进行的露营等无保护的活动也是一种高危行为。我们报告一例澳大利亚男子在摩洛哥的 Agadir旅行中由于狗咬而被感染的病例。

图1颈部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注意在表皮层和颗粒层之间的阳性细胞,其胞浆内有被染色的小颗粒。

图2颈部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注意在图中间,表皮层和颗粒层之间的阳性细胞,其胞浆内有被染色的小颗粒存在。图右侧可见富有黑色素的表皮细胞。

P735 诺罗病毒(Norovirus)正在抬头?

作者:Marc-Alain W, Stephan S.M, Roger I.G

1972年,诺罗病毒(norovirus,以往被称为诺瓦克样病毒)作为第一种和急性胃肠炎密切相关的病毒被发现。随后20年,研究 者们没能发展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检测这些普通的病毒,或者在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和住院病人中发现这种病原体。实际上,在1993~1997年报告给CDC 的,大于2500起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中,只有不到1%是由于诺罗病毒引起的,而68%为未知病因。由于缺乏对诺罗病毒(norovirus)的关注, 降低了其在胃肠炎暴发中的重要性。而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引起胃肠炎暴发更引人注目,更多的资金投向了细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P735 不断出现的登革热

作者:Charles H. Calisher

登革热(DF,也称关节热、Dandy热或其他)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1-4型登革病毒中的一种引起的疾病。登革热是一种病程 短、非致死性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伴头痛、眼眶痛、高热、关节痛和出疹。登革热病例通常无并发症,但预后可能会更严重。通过免疫增强作用机制,特定的登 革病毒的持续感染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因此,无并发症的登革热病例预示着发展成登革出血热。本期杂志包含了许多非常 有意思的,和登革病毒及其临床并发症、登革病毒诊断、登革热流行病学等方面有关的报告,这些大大地丰富了这方面的科学报道。

P735 孟加拉国登革热暴发期间的端螺旋体病

作者:Regina C.L, Robert F.B, Mary D.A, Roger E.M, 等

2001年孟加拉国登革热暴发期间,从达卡的两家主要医院收集发烧病人急性期血清。在经登革热检测为阴性的样品中,共有18%的病人钩端螺旋体检测呈阳性。钩端螺旋体病人的病死率(5%)高于登革热病人的病死率(1.2%)。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通常,皮肤和粘膜接触被感染动物的尿液污染的水或泥土时导致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临 床表现从自限性的发热综合症,到以出血、肾衰竭、黄疸等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韦尔病)。在热带,钩端螺旋体病无法和其他发热性疾病相区别,如恙虫病、疟 疾、或登革热等。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翁育伟摘译)

Page created: August 08, 2011
Page updated: August 08, 2011
Page reviewed: August 08, 2011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