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 Vol 14, Issue 10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8年第14卷第10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518  流感大流行与超荷重症监护// Raoul E. Nap, Maarten P.H.M. Andriessen, Nico E.L. Meessen等

在荷兰,疾病流行或大流行规划预案的主要部分是由如警察、公安消防、军人及其医务人员等维持基本公共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鉴于医护人员的 缺乏,我们利用已公布的流行病学模型进行估算,测得流行高峰所需的医护人员量,以期解决流感大流行有关影响高峰处医疗机构和重症监护病房承载力的问题。利 用各种已公布的方案,我们评价了它们对增加大流行期间在岗医护人员可得性的作用,发现即便是在大流行高峰期,也能为包括非流感病征在内的所有需要住院和入 住ICU的患者提供服务。面对如此严峻的任务变化,明确分级管理,无碍沟通,以及严明纪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建议培训非ICU医护人员,使之具备有在 ICU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P1526   孟加拉尼帕病毒脑炎的危险因素// Joel M. Montgomery, Mohamed J. Hossain, E. Gurley等

尼帕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严重脑炎的副粘病毒。2004年1月份期间,在孟加拉西部中心地区有12例病例被诊为尼帕病毒脑炎。为了鉴定尼帕病 毒感染相关因素,我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尼帕病毒脑炎暴发病例被纳入了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通过配对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爬树(病例83%, 对照51%,OR值为8.2,95%CI为1.25–∞)、接触尼帕病毒脑炎患者(病例67%,对照9%,OR值为21.4,95%CI为 2.78–966.1)均为感染相关因素。我们未发现接触潜在中间宿主会增加人群感染尼帕病毒的危险性。虽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但是脑炎病例多是通 过接触果蝠或者它们的分泌物而感染。

P1533  肯尼亚森林砍伐与冈比亚按蚊在疟疾传播中的媒介能量// Yaw A. Afrane, Tom J. Little, Bernard W. Lawson等

我们调查了森林砍伐对微小气候和寄生在易于疟疾流行的肯尼亚西部高原地区的冈比亚桉蚊体内的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增殖的影响。通过羊膜给冈比亚按 蚊饲养经恶性疟原虫感染的血液。饲养的蚊子置放于室内,分别位于森林和森林砍伐地区(海拔 1500米以上的高原),并观察恶性疟原虫子孢子的增殖情况。因为森林砍伐地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所以和森林点相比,总体蚊子感染率有所增加。森林砍 伐地区的子孢子平均提早出现1.1天。推算得出森林砍伐地区的媒介能量比森林地区高出77.7%。我们发现森林砍伐改变了微小气候,加快了恶性疟原虫子孢 子增殖速度,从而明显增加了肯尼亚西部高原地区疟疾的危险性。

P1546  英格兰、威尔士老年人诺如病毒死亡病例// John P. Harris, W. John Edmunds, Richard Pebody等

我们统计了2001–2006年英格兰和威尔士65岁以上与胃肠病原体,特别是诺如病毒有关的死亡病例数。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每个月的感染病例 粪便样本中胃肠道病原体总数和每个月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死亡病例总数之比建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地方死亡登记记录)和健康保护局(化验结 果)。模型结果显示,20%(13.3%–26.8%)65岁以上感染非艰难梭状杆菌传染性肠道疾病的死亡病例与该时期的诺如病毒感染有关,而13% (7.5%–18.5%)65岁以上感染非传染性肠道疾病死亡病例与诺如病毒感染有关。每年大约有80例该年龄组死亡病例可能与诺如病毒感染有关。

P1553  诺如病毒实验性感染人体后脱落// Robert L. Atmar, Antone R. Opekun, Mark A. Gilger等

在美国,诺如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为了测定粪便中病毒脱落的数量和持续时间,我们对实验性诺如病毒感染的人体进行评价。16 个人中11人有临床胃肠炎(腹泻和/或呕吐),症状持续了1–2天。在参与者接种后18小时和接种后持续中位数28天(13–56天),首次用反转录 PCR(RT-PCR)检测脱落的病毒。定量RT-PCR测得脱落病毒中位总额峰值为每克粪便95×109基因拷贝(0.5–1,640×109)。首次利用抗原ELISA法,对在接种后大约33小时(中位值为42小时)和接种后持续10天(中位值为7天)脱落的病毒进行检测。要了解持续粪便诺如病毒排出的相关因素,需等研发有敏感的方法用以检测病毒的感染力。

P1558  贝氏柯克斯体暴露后预防// Claire E. Moodie, Herbert A. Thompson, Martin I. Meltzer等

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是一种B类生物恐怖剂。我们定量评估了一般人群、孕妇及其高危人群在 有意的贝氏柯克斯体释放暴露后预防(PEP)的风险和收益。每一组,我们构建了决定树用以估算使用PEP/100,000人口数后所避免的患病和死亡病例 数。我们计算得到PEP相关危害与所避免病例数量相等的阈值点。PEP方案:强力霉素100mg/天×2次×5天,孕妇怀孕期间拟用复方新诺明160mg /800mg 2次/天。PEP于暴露后8–12天开始施行。在强力霉素PEP相关有害事件概率上限估算值的基础上,我们得出,当贝氏柯克斯体暴露率≥7%(使用复方新 诺明的孕妇为16%)时,Q热病的危险度高于抗微生物药相关危害的危险度。

P1567  秘鲁儿童不同隐孢子虫种、亚型及临床表现 // Vitaliano A. Cama, Caryn Bern, Jacqueline Roberts等

为了确定隐孢子虫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或亚型是否有关,我们在秘鲁对533个儿童进行了为期4年的纵向出生队列研究。结果109个儿童共有156次感染。首次感染人隐孢子虫(C. hominis)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全身不适、递增的卵囊阳检浓度和持续时间。而感染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火鸡隐孢子虫(C. meleagridis)、犬隐孢子虫(C. canis)、猫隐孢子虫(C. felis) 只表现为腹泻。人隐孢子虫亚型家族经鉴定有Ia, Ib, Id, 和 Ie,这些亚型均与腹泻有关,Ie亚型还与恶心、呕吐、全身不适有关。所有微小隐孢子虫都属于IIc亚基因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与具体的隐孢子虫基因型或 亚型无相关。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隐孢子虫及其亚型与其儿童临床表现的关联性。

P1601  澳大利亚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和产志贺菌毒素大肠埃希菌社区发病率的评估 //Gillian Hall, Keflemariam Yohannes, Jane Raupach等

利用胃肠炎调查数据和其他资料,我们对沙门氏菌、弯曲菌、产志贺菌毒素大肠埃希杆菌(STEC)社区感染发病率监测相关系数进行估算。重症 (血便/历时长)、轻症病例系数由就医、粪便检查、化验检查和监测系统报告数据构成比例估算得到。用同样严格的标准和合适系数,对病原体进行分类。采用模 拟技术构建95%可信期间(CrIs)量化估算精确度。沙门氏菌病的系数大约为7(95%Ctrl 4–16),弯曲菌病大约为10(95%Crl 7–22),STEC大约为8(95%Crl 3–75)。澳大利亚每年社区发病率为每100,000人口分别发病的大约有262(95%Crl 150–624)人,1,184(95%Crl 756–2,670)人,23(95%Crl 13–54)人。系数的估算能够鉴定这些疾病的真实效应,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公共卫生监护的作用。

P1616  马疱疹病毒9型的新宿主 //Mark D. Schrenzel, Tammy A. Tucker, Taryn A. Donovan等

马疱疹病毒9型是从患有进行性脑炎的北极熊体内检出的。其来源可追溯至潜在马科动物储存宿主的2个成员——细斑马。在流产的波斯野驴体内也发现此病毒。至此它的自然宿主范围扩展至哺乳动物的3个目6个种。

P1620  英国空肠弯曲菌延长序列分型 // Kate E. Dingle, Noel D. McCarthy, Alison J. Cody等

在英国牛津郡620个临床菌株中,通过3个抗原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型,对益气弯曲菌多位点序列进行分型,使分辨指数从0.975提高到0.992。该改良的分型方法可以鉴定细菌族群但以往保留的数据需要有大范围的分离株流行病学对照。

P1623  2006年南印度爆发基孔肯亚病 // Prabhdeep Kaur, Manickam Ponniah, Manoj V. Murhekar等

我们调查了南印度基孔肯亚病的爆发并观测得高罹患率,尤其是成人和妇女。家居周围盛水容器内的埃及伊蚊,当布雷图指数较高时,有利于基孔肯亚病毒的传播。我们建议施行媒介控制和促安全蓄水的健康教育措施。

P1629  绘制西非血吸虫病概率和不确定度 //Archie C.A. Clements, Amadou Garba, Moussa Sacko

我们目的在于绘制埃及血吸虫感染大于50%的概率图,作为每年大量吡喹酮分配的阈值。2004–2006年在布基纳法索、马克和尼日尔进行寄生学调查并利用贝叶斯地理统计模型进行预测。在每个国家存在感染率大于50%的地区,对大于50%概率的聚集性进行描绘。

P1637  柬埔寨恶性疟原虫多重抗性的分子监测 // Naman K. Shah, Alisa P. Alker, Rithy Sem等

2004–2006年在柬埔寨,我们通过评价pfmdr1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改变,监测多重抗性的恶性疟原虫。在柬埔寨西部靠近泰国 边界地区发现带有多拷贝pfmdr1抗药性有关基因的优势分离株,联用青蒿琥酯-甲氟奎治疗失效,而相对于柬埔寨东部地区菌株,该联用方案仍保持高药效。

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          方义亮 摘译   张山鹰 审校

Page created: August 05, 2011
Page updated: August 05, 2011
Page reviewed: August 05, 2011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