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directly to site content Skip directly to page options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Skip directly to A-Z link

Chinese Translation Vol 8, Issue 11

Back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 回到中文译本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2年第11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编辑部  颜萍萍

P1187 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仍然持续着

作者:Thomas R. Navin等

为什么一本旨在跟踪和分析新出现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杂志会用一整期的篇幅来讨论结核病,这种早在15000至35000年前就已出现 的疾病呢?令人不安的回答是因为结核病又在许多国家重新出现,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即使它不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也是一种重要的重新出现的传 染病。这种疾病虽然古老,但并没有成为过去。让人吃惊的是每年约有190万人死于结核病,还有190万人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有发病的危险。

在20世纪,美国的结核病控制取得很大的进展。自1960年初期,一些地方开始系统报告结核病的死亡率,结核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它从原来的200/100 000/年降低至1985年小于1/100 000/年。在1953年,国家建立了一个监测系统以报告结核病的新病例。在该年度,结核发病率为53/100 000。从1954年至1984年,结核病发病率以每年平均5.8%的速度持续下降,最后达至9.4/100 000。

但是,1985年长期呈下降趋势的结核病出现了逆转,它又一次成为威胁大众的健康问题。从1985年至1992年,病例数从 22,201 上升至26,673,而且也出现几次大暴发。许多次暴发,尤其是那些发生于大城市的医院或其他保健机构的,常是对多种药物耐受的结核病。一些因素助长了它 上升的趋势,比如艾滋病的流行、大量移民来自于结核病多发的国度等。但是,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1972年用于防治活动的联邦专项经费取消了,随之而来的 是结核病控制公共卫生机构及工作出现倒退了。

为了应对再次出现的结核病危机,联邦专项经费得以恢复,而且经费还有所增加。起初增长幅度不大,但是1992年增加的幅度明显加 大,而且1993和1994年又增加了两次。CDC将该大部分的专项经费用于州和大城市的结核病防治项目。这些经费改善了诊所和实验室条件,开展了DOT 药物治疗,增加筛查潜伏病例的力度,资助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同时也扩大了监测范围,以了解上述举措的作用。重新恢复的经费投入得到了回报,在1992年 出现一个高峰之后,随后几年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从1992年至2001年,每年以平均7.3%的速度下降,比1985年之前的年下降速度还快。但 是,这也并不能保证将来就能百分百的成功。2000年,国家医学科学院在总结美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提醒不要因为病例数的下降出现“满足和疏忽”,重申 美国消灭结核病的目标是使其年发病率降低至小于1/1,000,000。

2001年,CDC收到15 989例结核病报告,较2000年仅下降2%,是近9年来下降幅度最小的年份。虽然1年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发展趋势会怎样,但是这可能是我们的防治工作出现 停滞的第一个征兆。在美国以外国家出生的病例所占的比例正在上升,2001年高达到50%。美国开展的降低结核病传播的措施对那些在其他地方已经感染的人 群作用不大。在美国以外国家出生的病例所占的比例可能将继续攀升,除非国内开展项目为移民提供结核病防治服务,扩大国际合作。现在处于生物恐怖的大环境 中,另外一个危险是对多种药物耐受的结核病被人为的传播。面对新的危险,需要有新的手段加以发现,并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目前得以加强的监测系统正密切关 注疾病流行病学的变化。假如消灭结核病的进程减缓了,我们将会快速地采取应对措施。

P1192国家结核杆菌基因型分析和监测网络:设计和方法

作者:Jack T. Crawford等

国家结核杆菌基因型分析和监测网络建于1996年,进行了为期5年的前瞻性的调查,以了解结核分支杆菌基因型别分析对结核病防治项 目是否有用。7个哨点的职责在于发现新结核病例,收集病人及其接触者的信息。7个基因型别分析实验室根据国际标准方法IS6110开展DNA指纹分析,指 纹分析的结果(即模式)用电脑软件分析,不同的指纹分析结果给予唯一的编号。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少于或等于6条带的,分离物同时用 spoligotyping 技术进行型别分析。将病人的数据和基因型别的编号输入关系数据库,并将其按国家监测数据库所选定的变量并入国家数据库。在两个相互关联的数据库中,作者提 供了密切接触者调查情况和分离菌株基因型别相互匹配的病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中,作者也描述了所使用的方法。

P1197 在哨点监测人群中开展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Barbara A. Ellis等

本文以人群为基础调查评估了人口学因素、危险因素与发生于结核病例中最常见的结核分支杆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包括1996至 2000年期间,7个监测哨点所有痰培养呈阳性的结核病例。所有结核分支杆菌分离菌株均用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为基础的IS6110及 spoligotyping技术进行型别分析。全部病例为11 923例,其中90%有型别分析结果。48%病人的分离株与另一个病例的模式有匹配,包括64%出生于美国本土和35%出生于外国的病例。逻辑回归分析结 果表明:与菌株型别呈聚集性分布相关的危险因素是男性、出生于美国、黑人、无家可归者、感染了HIV、肺部胸透有空洞者、痰涂片嗜酸杆菌阳性者、过量吸食 毒品或酗酒者。结核杆菌分离株的分子特性分析使探讨危险因素与某特定基因型别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并为一定时期内某基因型别的变化动态提供了信息。

P1210在一个大的实验室网络中开展结核分支杆菌型别分析的质量评估

作者:Christopher R. Braden等

国家结核病型别分析和监测网络的8个实验室开展了质量评估工作,以评价DNA指纹识别技术的可重复性。第一种方法是让上述所有实验 室同时对3批标本进行型别分析,每批标本包含8-16个菌株,共得到280个检测结果。当将大多数实验室对同一份标本的分析结果作为标准时,73%的分析 结果完全一致,有1条或2条带不一致的各占90%和97%。第二种方法是重新测定随机选择的CDC分离菌株的型别。每个实验室测定8-19株(共76 株)。完全一致的有54%,有1条带或2条带不一致的分别占78%和93%。文中作者分析了产生不一致的原因。我们也评估了用1批标本(含13个分离菌 株),评估型别分析方法(spoligotyping) 的可重复性,结果在所得到的91份结果中,仅有1个不一致。

P1224 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技术分析从流行病学上相关的病例所得的分离菌株

作者:Diane E. Bennett等

1996-2000年期间,7个哨点应用DNA指纹识别技术评估在结核病接触者常规调查中发现的、在流行病学上存在联系的病例之间 存在关系。当源病例和接触者病例之间的DNA指纹一致,就认为两者间存在病原传播的关系。在538对的病例中,156(26%)未发现相互匹配的DNA指 纹。家庭内的病例对子并没有比其他人存在更多的病原传播关系。在那些未发现存在病原传播关系的病例对子中,源病例常常痰涂片阴性(OR 2.0)或密切接触感染者出生于国外 (OR 3.4)和年龄很少小于15岁(OR 0.3)。因此,本研究提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不应该只局限于家庭中,而应该包括源病例常光顾的所有地方。国外出生的结核病人可能系在结核高发的国家已经 被感染,由医学会推荐的筛查和预防结核措施足以预防这些病例的复发。

P1252  DNA指纹技术在调查一起跨越多年、涉及多个州的结核病暴发中的应用

作者:Peter D. McElroy 等

在1998-1999年期间,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结核控制项目发现一群结核病人(包括21例病例)。这些病人报告他们常到东海岸的 一些城市旅游。一项研究项目旨在探讨他们是否系由同一株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所致,来自联邦、州和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研究人员展开了联合调查,包括翻阅病 历、病人的访谈记录,以及查阅在1996-2001期间,从几个大城市的确诊病例所分离到结核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结果,并检索国家结核杆菌型别分析数据库,以寻找与引起该次暴发一致的结核杆菌RFLP模式。结果发现18个与该暴发相关病例,最早一例发生 于在新泽西州(1996年)、最近的一例发生于的纽约市(2001年底)。本次暴发提示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以发现跨行政区的结核病病例之间的联系。

Page created: August 08, 2011
Page updated: August 08, 2011
Page reviewed: August 08, 2011
The conclusions, finding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by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journal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 the author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Use of trade names is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any of the groups named above.
edit_01 ScholarOne Submission Portal
Issue Select
GO
GO

Spotlight Topics

 

Get Email Updates

To receive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pag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ile_external